各位喜欢收藏银元的朋友,有多少人知道北洋龙银元的呢?又有多少了解其历史及版本。下面给大家具体分析。北洋的银元发展历程映衬着中国晚清货币政策的进与退,每一次断档也刻录着一次历史的颠簸。了解造币史和造币厂的变迁过程,不仅可以理解银元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会对不同时期银元的种类,成色,龙纹特征,齿边特征等方面提高认知。
北洋银圆本来在黄河以北比较流行,但辛亥革命以后,因清政府派兵镇压,调动大军的话,银元就随着军队到了黄河以南,北洋银圆的影响力便随之南下进入江南及两湖一带。之后,北洋政府又选择北洋银圆为新国币发行前过渡期官方结算收付的标准,放各地造币厂纷纷转而生产北洋银圆,直到“袁大头”正式生产为止,因此数量庞大。虽然官方文献没有说明后造版的形式,但可断定大多数是光绪三十四年版。
北洋是什么?北洋指的是北洋机器局,是一个兵工厂兼造钱币。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设于天津。地点主要在天津,德州一块儿。当时各省造银元的可多了。有什么安徽省造银元,湖北省造银元,遍地开花。这个北洋机器局规模当时排名第二,仅次于江南制造局。那么这34是又是怎么算的呢?答:光绪三十四年版的北洋造。
北洋较为常见版别有:1、北洋34年大字长尾龙版(最常见的版别)2、北洋34年大字短尾龙版(这个版相对少一些)3、北洋34年小字(34略小,龙身类似33年:平额龙鲮略显模糊)
长尾和短尾短尾龙背面短尾短云。长尾龙正好相反,长尾长云。短尾龙有小字龙的特征,正面“北”字下面有2个小珠圈暗记,“二”字上面也有一个小珠圈暗记。“钱”字的笔画有缺失。短尾龙正面马齿做的不工整,有的不是长城齿,就好像是不规则的三角形一样,这点也和小字版的特征吻合。而长尾龙正好相反。短尾龙和长尾龙一样是夹线齿,北洋的夹线都很粗旷,但是短尾龙的齿边明显比长尾龙的齿边粗一些,变化稍微多一些。
光绪元宝,北洋33年:通货品相4000元左右,原生态全龙鳞4500-6800元左右,品级差异极大。
(价格仅供大家参考,实际成交情况还得根据单枚银币的具体品相和版式而定)
光绪元宝,北洋29年:通货品相2600-4000元左右,原生态全龙鳞5000元以上,品级差异极大。(大涨)
光绪元宝,北洋26年:通货品相15000元左右.
光绪元宝,北洋25年:通货品相6000元左右,原生态极美品8000元以上。
24年北洋机械局:通货品相8000元左右,极美品1.5万元以上。
23年北洋机械局:通货品相15000元左右
光绪元宝,造币总厂:通货品相5500元左右。
大清银币:通货品相3600-4000元左右。(PCGS xf45,原味的15000左右又涨了)
光绪、宣统元宝,湖北省造:通货品相2500--3500元一套,极美品价格很高。
光绪、宣统元宝,广东省造:通货品相2600-3000元左右,极美品价格很高。
新版光绪元宝,云南省造:通货品相140来元左右,极美品价格高。
光绪元宝,云南省造:通货品相3500元左右,极美品在10000元以上。
宣统元宝,云南省造:通货品相7500元左右,极美品在万元以上。
北洋的银元发展历程映衬着中国晚清货币政策的进与退,每一枚刻录着一次历史的颠簸。因为其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大家对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