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38毫米左右的克朗型
硬币自16世纪出现于欧洲以来,历经400余载的风雨洗礼,已成为深受各国钱币爱好者亲睐的一个重要收藏专题。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克朗币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551年爱德华五世在位时期。当历史的车轮隆隆驶入20世纪后半叶,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的60余年间,伴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货币制度的变迁,英国克朗型硬币也迎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概括而言,这一时期的英国克朗币主要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数量庞大。自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即位至今,英国总共发行了40余种铜镍质克朗型硬币,每种发行量从几千枚到数十万枚不等。与英国历史上其他帝王在位期间相比,伊丽莎白二世时期的克朗币无论是从品种还是数量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
二、题材丰富。伊丽莎白二世以前的英国克朗币大多是充当高面值流通币的角色,即便是偶尔发行
纪念币,也仅限于纪念国王加冕之类的事件,题材较为单调。反观伊丽莎白二世时期的克朗币,已基本从普通流通币的范畴转移到纪念币的领域,每枚币都有明确的纪念主题,尽管仍多与王室题材有关,但与以往相比已显得丰富了许多。
三、装帧精美。钱币的装帧是
钱币收藏和交易日趋繁荣的产物。早期的钱币因为大多只是承担了支付职能,出厂时并没有华丽的外包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皇家造币厂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开始发行装帧流通币(装帧克朗币始于90年代),给钱币爱好者“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些钱币装帧至少起到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保护了钱币的品相。密封包装可以使钱币免受各种物理或化学的侵害,使其品相长久地维持在出厂时的UNC(未流通级)或PROOF(精制级)状态,利于钱币的保值。二是美化了钱币商品。“佛要金装,人靠衣装”,钱币也是一样。一件设计独特、印制考究的钱币装帧无疑能为钱币增色不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钱币的“卖点”。三是扩充了钱币的信息量。钱币毕竟是小型的艺术品,即便是号称“大个头”的克朗币,其单面面积也不足12平方厘米。在如此有限的创作空间中能够传递给欣赏者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而钱币装帧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可以利用文字和图案详尽地介绍与钱币相关地背景资料,使两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25便士即1克朗币。1971年英国币制改革后,原1克朗(5先令)就相当于新币制的25便士。
女王即位25周年纪念币(1977)。正面为女王骑马像。
温馨提示:钱币收藏是一种文化传承,收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热爱收藏的藏友欢迎加入钱币收藏交流,为大家提供
交流、鉴定、回收、估价服务。实时行情变化一手资讯信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