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钱币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这种外圆内方的通货在中国连绵使用了数千年,寻常百姓家里,拉开抽屉,总能翻出一个两个这样的小东西。如今,日子富足,经济繁荣,收藏热一波高过一波,大家都在关心自己手里的东西值不值钱。
铜钱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老百姓日常生活起居全靠铜钱,黄金白银这样的贵金属通货,普通百姓也接触不到,老百姓手里的都是一枚一枚的小小铜钱,如果世道太平,没有战乱和饥馑,一枚小小的铜钱,其作用还是蛮大的。
过去的铜钱,与我们现在的
纸币相比,也是有一定面值的,但是一般不会标注在上面,而是根据钱币的重量、尺寸来换算,比现在的纸币要复杂,也不可靠。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小平钱。小平钱是铜钱最普通的形制,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一文小钱,又称平钱,它是使用铜钱时代的最小货币单位,其直径约2.4-2.5厘米,重约3-4克。我们再看看购买力,唐代一石等于59公斤,据史料记载,唐代贞观时期,36个小钱就可以买一石米,换算一下后,我们发现,一个小钱可以买到1.64公斤大米,折合3.28斤大米,够五口之家吃一天的。昨天小编去超市发现,中国当代米价约2元一斤,当然是普通的大米。说明唐代的一文钱还是很给力的。
宋代之前,中国没有纸币,漫长的封建年代,老百姓就依靠铜钱过日子。那么1000枚铜钱就是一贯,重量300-400克,约0.8公斤重,如果随身携带10贯铜钱,那么负重还是蛮大的。所谓腰缠万贯,那纯粹是比喻,800公斤重的铜钱,即便是超级大力士也背不动呀,腰里系着万贯纸币那是可行的。
所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较大面值的铜钱是需要的。上面所说的平钱亦称小平钱、折一钱,即当一行用钱,直径一般在2.3厘米友右(参考数据)。折二钱即当二行用钱,也就是指一枚当二枚小平钱,直径一般在2.8厘米左右。折三钱即当三行用钱,直径一般在3.1匣米左右。折五钱即当五行用钱,直径一般在3.8厘米左心。当十或称折十,即当十行用钱,直径一般在4.4匣米左右。所以,较大面值的铜钱,是依据大小尺寸来确定的,当然,重量也是依次递增的。
然而,问题随之出现了,统治者会减重铸币,如果有私铸,那么减重的现象会更加严重。不仅小平钱减重,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都纷纷减重。再加上饥馑和战乱,物价飞涨,老百姓只好纷纷放弃使用铜钱,继续用实物进行交易。
大多数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钱是不标注面值的,老百姓只能根据尺寸和重量去判断,但是遇见减重甚至凿边等减重行为,老百姓也无可奈何。有些铸币也会将面值标注在钱币的背面。
温馨提示:钱币收藏是一种文化传承,收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热爱收藏的藏友欢迎加入钱币收藏交流,为大家提供
交流、鉴定、回收、估价服务。实时行情变化一手资讯信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