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盈泉
前面介绍了一种“应圣元宝”背“万”及蝠桃桔钱纹外郭十二章纹大钱,晋泉台泉友还提供了一种与之大体相同的钱币。说大体相同,首先是两钱大小相当,直径均在96毫米左右。其次是形制相同,皆为宽缘细郭,狭穿形制,穿孔也都是13毫米有零。再次钱文皆为“应圣元宝”背“万”,粗略看书法也没有明显差别。另外钱币面背外郭上的阴刻纹饰也都是一样的,皆为十二章纹。两钱也有不同之处,最明显的不同是前面介绍钱币钱面地张上加铸了阴文四蝙蝠纹,钱背地张上加铸了蝠桃桔钱纹,而这枚钱币面背地张上均未加铸阴刻纹饰。如果仅凭上述异同点,我们可以认为其中一种钱币是以另一种钱币为基础,增减了面背的阴刻纹饰而后形成的改版钱币。可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如果我们仔细端详两种钱币的钱文,发现两者还是存在许多细节差异的。这种细微差别用文字描述十分繁琐,也不容易表述清楚。笔者将两枚钱币的钱文按同比例剪裁下来,并列加以比较,泉友即可一目了然。这枚钱币的钱文字体较前者普遍要大一些,“聖”、“元”两字更为显著。另外具体笔画的粗细、写法也都有许多不同之处。说明两者虽为一手所书,但绝非同一版本。大小、形制完全相同的钱币为什么要重新书写钱文呢?即使不是同一批次铸币也完全可以改版制作,岂不省去了重新书写、重新制版的许多麻烦?我们只能解释为在历次的祭祀活动中,献祭者都要奉献与原来不一样的祭祀钱币,钱文都要重新书写,以此来表现自己的虔诚。钱币面背外郭上阴刻花纹的频繁变化,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可是刘守光在祭祀大钱的外郭上连续使用十二章纹却是特例。因为刘守光囚父自命为卢龙节度使,后梁代唐自立,为了邀买人心加封他为燕王,可他又迫不及待地自己登上了皇位。由于十二章纹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刘守光越是担心名不正言不顺、越是感到自己站脚不稳,越要反复用这种纹章来宣扬自己的正统地位。这就是他连续使用十二章纹铸制祭祀大钱的原因。
质疑这类大钱为当代赝品者仅仅看到了钱币流落地摊的遭遇,却没有看清楚地摊上这一枚钱币与那一枚钱币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人不具备研究问题的能力,他们鉴别钱币的标准是专家说没说,钱谱上有没有。品种多数量少是阴刻花纹祭祀大钱的基本属性。同一钱文的钱币写成多种不同的书法版本、铸上多种不同的阴刻纹饰,除了当朝铸币后人谁会这么做 ?况且宋太宗的三体钱、宋徽宗的瘦金书等等当时的钱文书法特征是后人能模仿得了的吗?阴刻花纹祭祀大钱是历代相继的庞大系统工程,绝非质疑者想的那么简单。经过笔者一年多时间的剖析和宣传,现在这种钱币在地摊上几乎看不到了,价格也在不断攀升。需求者越来越多了,造假者为什么不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