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先秦货币,即秦始皇统一之前的货币。它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这个时期的刀、布、圜钱等金属铸币上的文字是用大篆来书写的。秦以后,钱文书体属小篆范畴,如半两、五铢,也有汉隶风格,其中莽钱为悬针篆。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他一些诸侯立周平王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西周、东周时期的最初布币,都较大程度保留着铲形农具“鎛”的形状。“鎛”是“布”的同声假借字,“布”“鎛”古代通用。
追根溯源,在农业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农具鎛早在殷商时期就曾充当重要的交换与让渡的财产,尔后逐渐成了交换等价物。进入战国时期后,它的形状逐渐过渡到一种金属铸币形式的原始布,即早期的空首布。
以此为始,流通于春秋战国整个时期,历时数百年,它的铸造由粗糙到精致,由无文到有铭文,按形制与时间先后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
西周春秋之间,社会冶铁业的产生、铁器的使用、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流通,金属铸币开始逐步代替贝币和各种实物货币。在我国不同的地域里,依据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条件,不同的实物演变体系,先后出现了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等不同形态的金属铸币。西周时期还出现了金属货币——原始布,但铸造尚少,至今已极其珍稀。
中国古钱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春秋战国——金属铸币诞生的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两”、“铢”货币时期;唐、宋、元、明、清——称“宝”货币时期;民国时期的方孔圆钱。
下面就由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春秋战国的铸币吧!
春秋战国钱币的特征:器型粗大笨重,接近于原来实用的农具、工具,钱文古拙粗放,多由匠人随意刻划而成,铸就后不修边幅,由于工艺原始,一钱一范,原范铸造,无法找到完全一样的先秦钱币;且青铜合金比例没有统一规定,所以不仅器型各异,材质也不一样。布币“钱”、“镈”本是农具,“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镈,锄也。”所以现在钱币界所谓的“布币”是指铲形的青铜铸币。布币,按时代可以分为三大类: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原始布约出现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空首布铸行于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平首布铸行于战国时期。原始布
空首布
方足布
刀币刀币,根据不同的铸地和铸期,可以分为三大类:尖首刀、针首刀、明刀、截首刀、齐大刀、赵直刀和中山刀。
蚁鼻钱蚁鼻钱始铸于春秋末期,是青铜贝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正面凸起并铸有阴文文字,背部平素,一端铸有小孔。
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