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光绪元宝伍钱铸造于1911年,直径32.8mm,厚度2.3mm,重16.6g.是新疆喀什地区铸造的一款光绪元宝。
19世纪60年代中期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在喀什仿其本国钱币的形制铸造了金、银、铜币,其中以“天罡”(白银重量单位,即“腾格”,每枚值银五分,20枚合银一两;是中亚一带对银币的统称)银币流通最广,铸造量最大,在整个南疆普遍使用了数年,因而在新疆货币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光绪十八年(1892年),疏附县稽查库鲁班伯克等人,禀恳政府铸造银钱。经喀什道李宗宾委派候补知县罗正湘,召集商民筹银三千两先行鼓铸试办,暂赔火耗,若有成效,再由公家筹款铸办。先铸有一钱、二钱、三钱重的3种面额,第二年又添铸五钱重的一种。喀什地方富庶,道库存银最多,为全疆之冠,因此所铸的银元也最多,一般成色较高。但设备简陋,而所铸币不够精整。正面只有汉文文字,无其他花饰,背面老维文的四周饰以阿拉伯风格的花草图案。喀什所铸造的成套光绪银元可分为3种类型。
A型,正面无汉文地名的光绪银元,有伍钱、叁钱、贰钱、壹钱4种面额。伍钱重16.9克,厚2.6毫米,直径30.5毫米;叁钱重10.2克,厚2.1毫米,直径26.2毫米;贰钱重6.8克,厚1.8毫米,直径23.4毫米;壹钱重3.3克,厚1.5毫米,直径18.5毫米。铸造期为光绪十八年至二十二年。正面中央直书汉字“光绪银圆”四字,右左两侧为大写汉字伍钱、叁钱、贰钱、壹钱,未标明铸地、年份。背面老维吾尔文(自下而上逐行读),汉译喀什噶尔造5、3、2、1钱及回历1310~1313。壹钱另有两种版式:一种正面为对读“光绪银圆”,无汉文面额,背面铸有老维文一钱面额及喀什噶尔地名;另一种正面亦为“光绪银圆”,背面中间直书汉字“壹钱”,左右分别为老维文一钱及喀什噶尔造。此A型光绪银元比贰、叁、伍钱相对较多,而壹钱较罕见。
B型,这类银元与A型类不同之处在原来的正面增铸汉文“喀什”二字,竖写在“光绪银圆”右边,左边则竖写汉字大写的伍、叁、贰、壹钱。背面图案花饰同A型,为光绪二十二至二十八年铸造。壹钱另有一种版式,正面中间竖写汉字“壹钱”,右、左分别为“喀什”;背面图案、文字不变,只有铸造年份有所不同,此乃不经见之品。
C型,是把原正面“喀什”的“什”字改铸为“造”字。这种喀造光绪银元面额只有伍钱、叁钱、贰钱三种。铸期自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年止。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喀什道仿照内地“光绪元宝”龙洋式样,使新疆自铸银元的款式发生重大变化,抛弃过去伊斯兰风格花饰图案,将形制统一于内地各省标准龙洋背面的蟠龙图纹。但在衡制单位上仍然不同,内地各省使用库平,新疆则习用湘平,成为晚清新疆自铸光绪银元独有的地方特色。
喀什铸造的光绪元宝成套银元,有伍钱、叁(三)钱、二钱3种面额,但叁(三)钱有大、小两种写法。正面圈内为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对读,圈外上方有汉文“喀什”二字,下方有汉字伍、叁(三)、二钱字样,右侧为老维文(即光绪,回历1323),左侧为老维文(即喀什噶尔,五钱或三钱、二钱)。左右两维文时有调换位置,背面由花叶纹饰改为蟠龙图,其龙尾有右弯或左弯构成不同版式。另外,尚有一种同一时期铸的正面有竖写“壹钱”,右侧维文喀什噶尔;左侧维文一钱。背面蟠龙纹,应属喀什造“光绪元宝”系列银元之别种,以奇、稀见称。
温馨提示:钱币收藏是一种文化传承,收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热爱收藏的藏友欢迎加入钱币收藏交流,为大家提供
交流、鉴定、回收、估价服务。实时行情变化一手资讯信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