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收集邮票也收集古钱币,积二十年收藏活动之经验,我觉得虽说邮票与古钱币都适合大众收藏,但收集邮票却不如收集古钱币。相应的像书画、瓷器、青铜器、玉器等就不太适合大众收藏。为何大众收藏邮票不如古钱币呢?从各自的利弊分析,主要是这样几点原因:
第一,古钱币是历史文物,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瑰宝,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收藏活动的发展,市面上流通的古钱币日益减少,其稀有程度日益显现,其文物属性日益提高。反观邮票则不同,时下中邮所发行的任何一款的邮票相对于集邮需求来说都是超量的,邮票发行信息不公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发行期的限制,许多发行十多年的邮票,中邮的库房里都有,什么时候炒上去了什么时候放祸圈钱。而且邮票每年动辄发行三十几套,一百个图,还有着各种版式与有害邮品,集邮实在是一种备受欺骗和愚弄的活动。
第二,集邮活动比较简单,不需要专门知识,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每年预定一套就可以了。而收集古钱币需要一定程度的专门知识,对中低档古币要能够辨伪,否则不仅不能体会到收藏和日益增值的乐趣,反而会成为自己的一块心病,会大大挫伤人们收藏活动的积极性。现实中,许多收集古钱币多年的朋友最终会停止收藏活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虽说邮票也有假货,但总归不多,不足以从根本上构成对集邮活动的伤害。此外邮票又比较适合大宗投资,成批购入、成批卖出,有时可以快进快出以实现利润;而收集或投资古钱币却很难大宗购入,成批卖出,相比邮票来说由于需要的专门知识门槛高,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一般不敢轻易介入,所以变现较难。
第三,收集古钱币属于典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各种古币分散在民间或藏家手中,你要收集只能靠市场买入;而邮票是典型的垄断经营模式,中邮集团是专卖的主体,而且他们并不按国际通例操作,他们不仅垄断邮市一级发售市场,而且也操纵着二级邮票市场,人们从事邮票投资的活动空间日益狭窄,从总体上说,邮票投资所能获取的利润逐年收窄,集邮历史上所创造的的神话不可复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系列的龙头票品,也遵循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开发的新系列越多,其所能造成的吸引力越低。各龙头票品早已失去了以往的魔力,因而大家早就应丢弃对所谓系列龙头票品不切实际幻想。
众所周知,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有公平可言的,参与者是可以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运营方式。而缺少诚信的、垄断的、被人操控的运营方式,其参与者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参与者与中邮之间缺乏最起码的平等、公平、信息公开、诚信的氛围。
第四,二十几年来,集邮的人数日渐萎缩,已经由1997年高峰时的3000万人萎缩至目前的200万人上下(采取中华集邮联合会所正式发布的数据),已经萎缩了90%以上,而且集邮的人鲜有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将集邮活动形象的称之为“夕阳产业”。反观收藏古钱币的群体,尽管缺乏官方统计数字,但是从市场情况看肯定是逐年增加的,而且年轻的群体是占主流的,与集邮活动相比,古钱币收藏到是可以称之为是个“朝阳产业”。我认为,一项活动是否对年轻人具有吸引力,也就大致可以看出这个活动是否是有前途的、是否是有未来的。
第五,从两项活动对增知益智的情况看,显然两项活动都具有增知益智的功能,但侧重点也有不同。比如,收集古钱币可以使人了解历史,古钱币能反映出历史上经济的繁荣程度,从流通的地域上可以了解到当时经济的影响力。比如北京地区从来不是宋朝的辖区,可是所出土的宋代钱币远远大于同期辽国、金国的铸币,这足以说明一方面当时宋朝是按年向辽金进贡的,另方面说明宋朝在经济上的影响力远大于辽金。从收集的历代铸币上也能了解铸造水平的进步,从古钱币的一些诸如“星,月文”以及其他的一些标识上我们还能揣摩出当时对铸币的组织方式,我认为古币上不同的标识代表着不同的铸币工组,是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先导模式。比如某个标识的铸币出了残次品,那么仅凭标识就知道是哪个生产工组的问题,这样就方便了质量管理。业内也有许多朋友对诸如“星,月文”以及其他的一些标识有着各种各样解释或说法,我觉得太过牵强,没有说服力。
正是古代铸币质量管理上的需要,才导致古币有着浩如烟海的各种版式和标识,这也从一个方面为我们今天的收藏活动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而收集邮票所能了解到的知识多属一些比较浅显的知识,有的知识也是无益的,比如集邮联几大也发行个纪念邮票,难道一个社会公信力受到质疑的民间组织开个会也要发纪念邮票吗?这算什么社会重大事件吗?在邮票发行越来越不得人心的背景之下,每年还搞什么最佳邮票评选活动,还发评选纪念邮票,有意义吗?要知道人们的闲暇时间也是有限的,过多的被这些个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占去了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第六,从近二十年来两项活动在藏品增值方面来看,应当说都增值了不少,二十年来古钱币普遍增值几十倍,而邮票除了个别品种增值较大以外,普遍的情况未必如古钱币增值幅度大,甚至一些过去高价买的邮票十几年过去了至今无法解套。比如当年有人400元买的金箔张,不仅未能增值,反而是缩水90%以上;500元买的世兵赛小全张,现在40元没人要;当年几十元买的其他的小型张,现在几元钱也难出手。当然,邮市也有着自己所创造的神话,只是这些神话不可复制,已经成为历史而一去不复返了。
第七,从两项收藏活动的未来趋势上看,很显然,尽管古钱币收藏也有着自己的缺陷和问题,但是这项活动一定是会在问题中有所发展的,集藏队伍总的说是逐步扩容的,而且是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反观集邮活动,必然随着中邮的垄断经营,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行情过后都会有成批的人成为牺牲品,必然导致一拨又一拨的人离开这个市场,十几年以来集藏队伍逐年萎缩的趋势还将继续发展下去当无任何悬念。
就两项活动发展的终极结果来看,古钱币收藏必然是日益发展壮大,集邮活动必然是日渐萎缩,集邮投资必然是穷途末路的结果,最后的全面崩溃恐怕在所难免,多年来所积累的社会矛盾可能会有个雪崩式的总爆发。现在就可以肯定的是,邮票决不可作为价值的载体而贻害子孙,而古钱币却是完全有资格有能力作为价值的载体成为传家宝的。
同时,尽管现代信用机制已经发展到商品交换有越来越多的是以银行转账的方式来进行结算,但这丝毫不影响现金货币的使用、流通和发行,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货币的继续流通和发行还是可持续的,货币收藏活动仍有新鲜血液来补充、来助推。而邮票的发行现在就已经成为了问题,再加之中邮对邮票使用的限制,因而人们将其形容为好看不中用的“花纸头”。可以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邮票实际意义会更加的淡薄,而花纸头的意味会更加浓厚,最终会完全丧失其有价证券的起码信用,而沦为名副其实的花纸头。
第八,就面对古钱币收藏的缺陷和问题研讨对策来讲,我觉得各级钱币协会、学会可以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比如北京市钱币协会应降低入会门槛,积极鼓励并及时接纳爱好者入会,入会时可以填写一份承诺书作为入会的必要手续,承诺书应有“自愿杜绝赝品进行交流交换”的明确承诺,对于存疑的古币在进行交流、交换时要向相对人说明情况。凡是协会会员在进行交流交换活动时要在胸前佩戴会员标牌,标牌上写明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以及会员的诚信等级,以及向协会举报投诉的电话等内容,标牌的有效期可以是一年。如果会员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举报投诉案件,应晋升其诚信等级,反之应降低其诚信等级,直至取消其会员资格,并在一定期限内不再受理其入会申请。这样的尝试可以先期在报国寺市场进行试点,待取得一定经验后再行推广。假如古钱币收藏活动能够有效克服赝品扰乱市场的弊端,相信收藏活动会得到长足发展。
反观集邮活动的弊端,我虽然在多个场合提出,集邮者为尽可能地保护自身权益,应停止预定年票,不炒新、不跟风,对有害邮品说不,当年发行的新邮至少要过3年再视情况而定等建议,但是坦率的说这些建议的终极效果也都只是姑息性的,即便爱好者真的是这样做了,也依然难以扭转邮市江河日下的颓势,充其量是尽可能的使自己少受些损失,集邮市场能够多延续些时日而已。
综上,我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大众收藏,邮票不如古钱币。
非常感谢大观先生的投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