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的货币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经历的时代有民国的“袁大头”、“孙小头”、法币和金圆券,一直到最后的人民币时代。袁大头钱币一直都是钱币收藏市场上值得人们议论和评价的。但是从根本上说签字版的冤大头也就比较稀少了,现在根据市场行情来看,民国签字版的钱币已经卖到二百三十一万元的价格,袁大头钱币是十分珍贵的,尝试做了几千枚钱币。当然了也可以从很多地方判断它的真假,第一就是看它的头部,接下来就是看它的签字部分,真的版本它的英文签字十分的细小,与齿轮处非常的接近,签字的地方有四毫米长,再接下来就是看它的签字版国号,中华民国这四个字非常清晰的在钱币两侧出现,开始的字要比普通的笔粗壮很多。在签字的部分还要注意它的黏贴痕迹。
“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光绪年间,由于各省铸造银元,却和当初铸造纹银一样,不仅重量和成色不能统一,数量上也难以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因急于用款,不仅加工赶铸银元,还滥铸铜圆,滥发钞票和军用票,币制更加混乱。
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出任大总统。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 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于 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
由于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铸造的时间长,参与铸造的造币厂多,因此,当时发行的袁大头银元的版别是非常多的,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首先说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的版 别就和其他年份都不一样,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的正面图案是袁世凯的侧面头像,上面的文字是:中华民国三年,在‘年’字的后面没有‘造’,其他年份的袁大头 银元的‘年’字后面都加上了一个字“造”。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各地军阀纷纷私铸袁大头。导致存世的袁大头质量良莠不齐。
一些币友询问为什么真品的珍品币近来却卖不出好价钱呢?笔者思索其中主要原因是银币中,尤其是高档银币中各种材料和手段制造的仿伪品太多,几乎占了 90%以上。尤其是近年来以激光照排制版为手段,以真银子造的“珍稀”假银币不但屡见不鲜,而且其“真实”、清晰”度等,比真币还要“真”!人们真假难 分,使许多人上当受骗;另外,真正的收藏爱好者因财力有限,明知是枚好币,但因囊中羞涩,只能望币兴叹等,这便是珍品币卖不出好价钱的主要原因。
鉴别方法:
一、银质辨伪。辨别银圆的真假,首先从辨识银质的真假说起。
二、听音辨伪。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卡银圆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银圆中部,用另一枚银圆 撞击,声音清韵柔和的是真银圆。
三、包浆辨伪。传世银圆表面有一层氧化银,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四、锈色辨伪。银圆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五、边齿 辩伪。真币边齿平整,大小一致,齿深深浅一致。六、重量辩伪。真币重量标准应在26.86克,但是经过百年流通产生磨损也应达到26.5克,但袁大头一般 在25.5克。
总之,要多学习通过形制、包浆、字体、锈色来判断银币的真假,以及识别银币的版别。敲击、酸检验等方法尽量少用。另外千万不要用牙齿去咬银币,否则会破坏品相。
具体鉴定方法
(一)验重量:一元银元和原来七钱二分龙洋,重量标准一般为26.6克,流通磨损也应不少于25.5克,反之就要打问号;
(二)听声音:真币轻轻碰击,就会发出纯真、婉转动听的声音,反之其声音或尖高,或尖锐短促,或纯音或低哑。
(三)辩成色:民间有“银子发白眼睛发黑”之说,就是说真币越擦越白,晶莹锃亮,表里一致,反之一擦就发黑,或灰白,或镀银所作,有一种浮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