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载,我国明代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就由尼泊尔代铸过西藏银币。至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首次自铸西藏银币(薄片型)。清同治元年,中亚之浩罕汗国军官安古柏入侵新疆,同治六年据喀什为都,并仿土耳其式铸有金、银、铜币三种,流通一时。光绪初年,左宗棠率军入疆平阿古柏叛乱后,始铸新疆光绪银钱,新疆光绪银圆上铸有汉、满、回三种文字,纪值、纪地(喀什)或纪年(回历)。至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新疆始铸“喀什大清银币”, 其中“湘平壹两”存世稀少;“湘平伍钱”存世较多;“湘平二钱”至今未见实物。
(一)、不论是汉字、回文及中间之「五瓣花朵定位点」均是由「弹簧式小圈圈」来填补币体,该设计作用是发挥「防伪」之功能,假币上是无此设计的,这亦是检视该币真伪之第一步骤。
(二)、中间之「五瓣花朵定位点」,有单独特书之必要。该五瓣花朵,中心有一小凹洞圆圈,中有一颗实心圆珠,花瓣边上均由「弹簧式小圈圈」沿着花瓣边来描绘,花瓣里亦有「弹簧式小圈圈」,若要检视该币真伪,最快速就是看此五瓣花朵定位点中,是否有此周详之设计,我想很多所谓「钱币鉴定专家」根本不明了有此设计之功能,因此光从表面之物理性状况就鉴定为「假币」,实认太草率了。又「弹簧式小圈圈」防伪之设计,在大清最早之机制币「光绪八年吉林机器局监造」上卽开始使用了,在「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局监制」(大清公认最早之机制币)币上更是运用的淋漓尽致。而在图案边用此「弯弯曲曲」的「弹簧式小圈圈」防伪技巧来描绘(一般均是运用在横、直笔画中),除所述该币外,还有「西藏壹两」之内环圆珠上亦运用到此防伪技术,实在高超,非一般人所能仿制的。
(三)、「湘」字在左边三点水边之第一及第二笔间有一5分之4圆之留银,非常清晰;「银」字最后二笔画间留有断笔空隙,「两」字最后一笔与右笔一勾无接壤且少一笔画;「清」字,由于亦是由「弹簧式小圈圈」来填充体肉之故,因此在「清」字,右边「青」中之竖笔画(〡)与下长横笔画(一)交叉处就产生一个小三角形之凹洞(▲),此为特征也;「青」下的「月」字是方方正正的书体,并无偏斜(假币则不正,歪斜);「大」字亦有明显之「弹簧式小圈圈」来防伪;该币正面币体中有许多长长短短的「定位线」。其他文字上之特征就不一一赘述,请各位举一反三,自我检视一番。
(四)、在钱体下端,「湘平壹两」四字间有许多片状小麻点之留银记号;内环珠靠右方,许多环珠有「重复打印」之情况。
二、大清银币喀什湘平壹两【反面】:
(一)、钱体上端有一花瓣圆团,共有11朵花瓣,左下有2枚花瓣相连,3—5点钟之花瓣间有稍许留银现象,为何花瓣是11瓣其意义如何?就不得而知,此点要就教于各位。
(二)、中间龙图为「S」龙形,龙首上有2根大龙觭角,觭角间有一龙脑袋,上有5根龙背尖刺;龙首双眼呈椭圆形,中有小圆点(?)为眼珠;龙嘴上、下唇绘为同一往下方向(应有上、下唇之分才合逻辑),中各有5枚龙齿;4只龙臂,每臂中有5只龙爪,其前有小小龙爪指尖。左上龙臂上有祥云图案,也是该龙图中唯一的祥云图案,甚是特别;在龙身转弯处左、右各有一「水波纹」图案;龙口下有一个「圆型太阳」图案,上有8根光芒;龙尾有5根龙尾长须,其旁有3根朝下龙背尖刺。另;在左上龙臂,祥云图案左下方有一小「空心圆珠(◎)」,此亦为另一特征也。至于币面上许多小定位线就不在此赘述,敬请自行检视卓参。
温馨提示:钱币收藏是一种文化传承,收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热爱收藏的藏友欢迎加入钱币收藏交流,为大家提供
交流、鉴定、回收、估价服务。实时行情变化一手资讯信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