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皇帝注定了是一个历经磨难、命运多舛、充满传奇、颇具争议之人。他于17岁继承帝位,是明朝第16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在位期间节俭勤勉,兢兢业业,殚精竭力,是明朝少有的勤政皇帝之一。然而他却又专横独断,刚愎自用,杀害忠良袁崇焕,致使朝野人人自危,最终众叛亲离;又横征暴敛,广征苛捐杂税。诸如此类种种原因,终于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走投无路间自缢于煤山(今景山)。这一切,也使其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大明皇帝的年号与死敌大清国的满文同时出现在一枚钱币上,于情于理皆不通,这就成为至今仍令泉界困惑不解的一个谜。
“崇祯通宝”背满文钱钱正面为“崇祯通宝”四个汉字,与其它同文钱无大异,但其背却有满文“宝泉”字。钱径22毫米,穿径6·1毫米,厚仅0·1毫米,钱体轻薄,满文漫涣,铸工粗糙。众所周知,崇祯自觉奉正朔,坚决抗清,与满人不共戴天,他是誓死不会允许有满文的本朝钱币流通于世的。同理,入关夺取了大明江山的清帝,最急于消除的就是前朝的一切印记,他也不会再令本朝钱币上出现亡明的年号。尽管如此,二者不可思议,极不和谐地出现在同一枚钱币上,定有其原因。
事实也如此,关于该钱的来历,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结论至今仍不能令绝大多数人信服。
其一,是清代民间私铸之物。此种观点认为,此钱钱若属满清入关后官铸之物,此后的各类谱籍中应见记载。而该钱径小、肉薄、穿大,钱文呆板,铸工粗糙,形制特征与清代的官铸钱币相距甚远,应为民间私铸。用其面文为“崇祯通宝”,则是为了沿袭明钱钱文,但又利于在清钱中混用,所以于钱背上仿铸了当时流通钱币上的满文“宝泉”局名。众所周知,满清入关之后,为了加强统治,令人忘记前朝大明,多次大兴文字狱,仅以清康熙年间的一件文字狱冤案《明史案》为例。此案源于《明史稿》,此稿始出于前明朱国桢之手,后湖州府南浔镇庄廷鑨得到其中一部分。庄廷鑨目盲,便自己口述,由宾客笔录作了增删,旋即又延请许多饱学鸿儒加以修订。书成不久,庄廷鑨便即去世。其父庄允诚将书印行以为纪念,书名改为《明史辑略》。后有奸人挑出史书编年的毛病,言仍奉明朝正朔,目无清朝,告发后,清廷派出钦差,予以查究。庄家全族十五岁以上的尽数处斩。因此案入狱者2000余人,审讯后定死刑70多人,其中18人被凌迟处死。残暴之至,由此可见。即有私铸,想来也会避其锋芒,不会为蝇头小利而鲁莽地倒卧刑场。一般情况下,只要无政治目的,私铸顺治、康熙朝年号的钱币当会列为首选,因为相对于私铸大明年号钱来说,风险及代价都将小的多。
其二,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所铸。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俗称洪帮。以反清复明,顺天行道,劫富济贫等为口号,其成员所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犹强调互济互助。因此,忠心义气便成了会内最高的道德规范和达到组织上团结、经济上互助的重要保障。天地会最初主要在福建、粤东及台湾一带流传,稍后发展至广东全省及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及湖南等省。鸦片战争之后,又传至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曾多次举行武装反抗清朝的斗争。晚清天地会在各地组织的起义因存在时间短,活动区域小,虽有铸币,但都数量罕少,时至今日更是存世廖廖。所铸钱币平靖胜宝、太平通宝、天朝通宝、开元通宝、嗣统通宝、明道通宝等,大多为流通货币,由于天地会的政治口号始终是反清复明,加之强烈的排满情绪,这些钱钱文全为汉文,背面有字,也皆为汉文。略有不同者,所铸行的金钱义记钱,就不是作为流通之用的。按其会规,每入会者,受此钱一枚,交五百文,归诸会首,入会后无少长老相呼兄弟。显然,金钱义记对广大会员来说,既是入会的凭证,又是一种用作互相联络的信,而对其组织而言,它既可以其约束会员,又可以其筹措资金。皇帝通宝发现有背满文者,实当时有意所为,以便于混在清钱中携带,易避清军耳目。纵观天地会所铸行钱币,尚无一种是有明代年号的,故“崇祯通宝”背满文钱亦可排除由其所铸。
其三,是安南(今越南)所铸。自秦汉时期直至十世纪中叶,越南一直是中国封建王朝版图之中的一部分,长期行用我国铸行的圆形方孔钱。公元 968年越南独立建国后,直接流通使用我国历代钱币,还受我国影响,始终铸造和使用圆形方孔钱。并且,越南历代政权有目的地仿铸了大量中国历朝的年号钱。现今所见其仿铸的明代年号钱就有永乐通宝、宣德通宝、天启通宝、崇祯通宝等多种。这些钱较为轻薄,铸造较为粗劣,且有铜、铅两种金属。“崇祯通宝”背满文钱薄肉小样,铸工粗糙,与越南仿铸币铸造风格非常接近,因此有人断定为清代时越南政府仿铸币。更有越南民间私铸之说。邻国民间仿铸中国年号钱,当然不受其钱制的约束,往往随心所欲,加之交通闭塞,消息不灵,出现谬误也是难免的,也不足为怪。其实,这些都不可能。作为我国的邻邦和藩属,越南政府对于我国政权更迭、朝代兴替之事十分清楚,断不会以明代年号钱文配铸满清文字以行世。私铸往往不脱已流通正用币的窠臼,越南民间又不存在反清复明的愿望和势力,私铸之说,自然于理不通。
更有甚者,尚有人认为这是后世臆造或误铸造成的。这种钱币的存世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不在少数,且基本上都有流通的痕迹,这不符合臆造或误铸的基本特点。臆造或误铸之说,只能无视这种钱币的真实性,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根据考证和对实物的研判,此钱是满清入关之初清政府铸造的官钱。《清史稿·食货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初,户部以新铸钱足用,前代惟崇祯钱仍暂行,余准废铜输官,偿以直,并禁私铸及小钱、伪钱,更申旧钱禁。”满清入关之初,为了笼络占绝对数量的汉族人的民心,就可允许前代崇祯钱与本朝钱混合继续流通,在此情况下,暂时铸造的一批“崇祯”钱,想必会是清政府延续既有政策的措施。在过渡阶段,会在钱背加铸满文以示区别。有理由相信,该钱的铸造时间当在顺治初年的一段时间里。最有说服力的是,在钱币背面铸满文以纪铸钱局,已完全体现了满清入关以后铸币的显著特征。#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