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通宝什么时候发行的?太平通宝有没有收藏价值?
清末上海小刀会起义军(公元1853-1855)年间铸造有“太平通宝”。背有日,月纹象征反清复明之意。形制为小平钱。咸丰年间,受鸦片战争的影响,朝廷腐败、倒行逆施,使国内各种矛盾迅速升级,激荡起各地农民革命的潮流。
最先是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在金田发动起义,当时,就有天地会成员刘丽川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在清咸丰三年(1853年)联合陈阿林、周立春、潘起亮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上海小刀会,于当年9月7日发动起义,一举占据上海南市老城厢,立足后,曾以“大明国”为国号,“天运”为年号,称“大明太平天国”。
因城中缺乏制钱,便铸行了小刀会的钱币,当时小刀会有意依靠太平天国,铸钱的钱文就借太平天国的名义,始铸了一种“太平通宝”小平钱,以“反清复明”为目的,铸造了在钱的背穿上为星、下为月或穿上为月、下为“明”字两种,均暗示着复明的意图,这也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地方政权铸币。清王朝为了他们的封建统治,勾结英、法、美等外国侵略者,对上海小刀会起义军进行镇压。
起义军在刘丽川带领下,拼死抵抗,浴血奋战,坚持抗争达18月,终因在力量上的大小悬殊,寡军难抵,义军最后在上海虹桥失败。上海小刀会起义仅有一年多,虽时间短暂,但留下的这种珍贵的钱币,给我们研究中国货币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清代太平通宝于1854年7月建造,上海小刀会始铸“太平通宝”钱。此钱币正面直读为“太平通宝”,其背书有两种:钱背面者也有两种,一种钱穿上下为日月文钱,即穿上“·”、穿下为月形,另一种为明字钱文,即穿上为月形、穿下一“明”字。前者日与月的图案合成就是汉文“明”字,所以,前后两种形式其标志都是反清复明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