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币有什么历史意义 其钱币具有哪些特点
贝币有什么历史意义。汉承秦制,仍铸行“半两”钱,直到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更铸五铢钱。由于五铢钱更能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成为中国铸行时间最长的货币。直至唐武德四年,也就是公元621年,才由铢、两货币改为按数计算的通宝制,五铢钱先后行用了700多年之久。唐高祖李渊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了开元通宝。
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发展为通宝币制。通宝是古代钱币的名称,唐朝之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人们通常在通宝二字的前面冠以朝代、年号铸于币面之上。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印制和发行纸币的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纸币就已经开始使用了,纸币的出现与当时的商品经济较为发达有关,也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有关。经济的发达需要大量货币周转,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交易需求。
古代货币主要用于市场流通,除此之外,还铸有金银币,楚国盛产黄金,当时铸造了郢爰金币,郢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都,爰则是重量单位。在使用时是按斤、两称重,把大块金切割成小块。后来黄金冶炼技术提高,金币种类也多了起来,有金饼、金钱,也有奇怪的马蹄金和麟趾金。它们的出现结束了金子切割使用的历史,可以整个使用了。据史料记载,汉武帝为庆贺西征胜利,命人将金币熔化,改铸成马蹄和麟趾形状的金子,赏赐给诸侯大臣,从此之后,马蹄金和麟趾金风靡西汉。
贝币是怎么出现的 有什么历史意义
在我国远古时期,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所以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家庭还没有多少剩余产品可以用来交换其他急需的用品,部落或家庭之间偶尔发生的交换活动也只是物易物,当时根本没有货币也不需要货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也相对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的扩大,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便把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不知金属为何物的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了。
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贝币的计量单位是什么呢?是“朋”,“朋”的古字本义是指一串或两串相连的“贝”,后来逐渐演化成计量单位。”一朋”到底为多少只贝呢?一直未有一致的说法,从两只到二十只,各说不一,一般多认为两串五个的贝或两串十个的贝为“一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