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通宝是何地铸造的 钱币铸造地点不解之谜
铸造地点之谜。“福建通宝”钱铸造于福建省城福州应无疑议。但晚清时期福州已有多家铸钱造币机构,如设于福州洪山桥原厝乡的福建机器局、设在南台苍霞洲的度支部造币闽厂、福建机器局附设铜币西厂、设置于马尾福建船政局内的闽海关铜币局等。
“福建通宝”钱铸造于何地?如由上述铸钱机构铸造,是哪一家铸钱机构?还是由新成立的造币机构铸造?均不清楚。福州大学刘敬扬教授认为光复之初将南台苍霞洲旧有之铜币局开设为“福建造币厂”,福建造币厂在鼓铸福建都督府造“中华元宝”银角之前,铸造了“福建通宝”钱。
“福建通宝”钱虽然诞生不过百年,但因史载阙如,致其“身世”留下了重重谜团。看来要解开“福建通宝”钱之谜,还需要进一步查找史料,搜求更有说服力的可靠资料证据,如闽军政府原始档案资料、亲身经历者的回忆资料、当时报纸杂志的相关报道等材料。希望同好们共同努力尽快解开笼罩在“福建通宝”身上的难解之谜。
福建通宝相关历史故事 钱币产生的背景
“福建通宝”钱铸造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福建,是辛亥革命历史的见证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福建革命党人随即在福州起义响应,并于同年11月13日成立中华民国闽军政府(亦称“福建都督府”)。
闽省光复之初,军政支出浩繁,而府库空虚,财政极为困难。为缓解财政紧张局面,维持社会金融稳定,闽军政府政务院决定设立印铸局,铸造铜钱、银角等钱币投放市面流通。当时铸造发行了“福建通宝”圆形圆孔铜钱。
这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以省名作为钱币名称的铜钱,是福建历史上最后一种手工铸造的有孔铜钱,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省铸造发行的货币中仅有的三种有孔铜钱之一(另两种分别为云南省铸造的“民国通宝”圆形方孔钱、天津发行的机制“民国通宝”方孔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