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仄五铢铸造背景 其钱币产生的原因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五铢,最初是由地方郡国铸造,钱币界称为“郡国五铢”。为郡国钱多轻薄,因此铸赤仄五铢以一当五兑换郡国钱,后又废止,汉武帝下令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所有,令三官在上林苑铸造新的五铢钱,史称“上林三官五铢”。
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平准书》中记载:“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
赤仄五铢铸工精致,铜质精良,颜色黄赤,币面平整,形体较厚重,直径多25~26毫米,五铢二字优美深峻,朱字上部笔画方折,精修穿廓,背郭特征显著。
赤仄五铢有哪些特点 钱币背纹有哪些版式
赤仄五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命令京师钟官铸“赤仄”(赤侧)钱,面文“五铢”,以一当五行用,世称“赤仄五铢”。赤仄五铢是武帝时期郡国五铢向三官五铢过渡时期的作品,行用两年后废止。
武帝五铢包括“郡国五铢”、“赤仄五铢”、“武帝三官五铢”三大类。面文有穿上半星、穿上横廓,四决文等不同形式。轮廓深峻、文字精美。之后至西汉末均沿用三官制式。武帝五铢开创了七百三十九年铸行“五铢”钱的历史,成为中国古代“铢两制”铸币的主流。
赤仄五铢铸工精致,铜质精良,颜色黄赤,币面平整,形体较厚重,直径多25~26毫米,五铢二字优美深峻,朱字上部笔画方折,精修穿廓,背郭特征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