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分析齐国六字刀介绍及价值分析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所使用的钱币主要是以刀币为主,目前流传下来的齐国刀币以三字刀和四字刀居多,都属于钱币中的珍品,尤其是六字刀,由于存世量稀少,更是古钱币中的名誉品种。六字刀的存世量之所以这么少,主要是由于当时的铸造数量本身就少。当时齐国铸造的六字刀其实就是现在我们常见的纪念币,属于纪念币的范畴,在钱币收藏界,人们一般把古代的纪念币归入厌胜钱的范围,这种古钱币的铸造并不是为了流通使用为目的的,因此它不属于流通货币。其实在古代像有纪念意义的古钱币也有,比如一朝一代的开国钱币,虽然有纪念意义,但是也是正常发行流通的钱币,比如唐朝的开元通宝,就是开国钱币的代表,还有后来的汉元通宝、宋元通宝等等,都属于开国钱币。但像齐国的六字刀,确实绝无仅有的。齐国的刀币,工艺精美、质量上乘、刀体大而厚重,币文流畅,在刀币当中堪称第一。齐国刀币,除了上面所说的三字刀、四字刀和六字刀之外,还有五字刀。根据史料的记载,四字刀和五字刀是在公元前386年以前铸造的钱币,其特点是刀面的外廓高于刀柄,廓线于交口处就中断了。三字刀和六字刀是在公元368年以后铸造发行的,刀币特点是外廓的廓线和刀柄相连无间断,而且其铸造技术大大提高,选用的材质精良,因此三字刀和六字刀的质量比三字刀和四字刀要好一些。
古钱币银锭的历史分析
我国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了,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早在汉代以前,就有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记载了,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在隋唐以前把白银所做的货币叫银饼或银笏,到了宋朝以后,才出现银锭的叫法。但是在此以前,银锭并不是以货币的形式在流通市场上流通的,它多用于政府的财政领域或对外支付。一直到明朝的中后期,白银才作为货币正式在流通领域中流通使用,在明朝后期,不仅大额的交易使用白银,就连老百姓也都使用碎银交易,此时,白银就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形成了大额交易使用白银,小额交易使用铜钱的白银、铜钱一起使用的货币制度。因此,在我国的明朝和清朝,白银成为了主要的货币供人们流通使用,因此,这一时期的银锭种类和数量繁多。所以,到了现在,流传下来的银锭以清朝和明朝的最多,我们通过研究流传下来的银锭的种类、印记和银锭上的铭文,就可以了解银锭所在的历史时期的经济特色,可以了解当时的货币制度、税课制度、商业活动和民间交往的变化。从现在的实物来看,我国古代银锭的种类繁多,在宋元以前,银锭的形状多为饼状和铤状,元明清时期的银锭可以分为四种:大锭、中锭、小锭和散碎银子,具体的我们在以前都介绍过,这里就不在多说了。到了明清时期,当时所铸造的银锭按照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型制,因此,我国的近代银锭也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比如云南地区所铸造的牌坊银锭,就使用了方槽铸坯,两侧再趁热压扁,然后打上钢印,其文字是当地有信誉的字号名称或银匠得名字,在银锭的左右柱面打上同业公会、公估或官公估的鉴定印,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成色,它也是近代加盖文字最多的一种银锭。还有贵州的银两,种类非常复杂,有的形状像锄头,人们称其为锄头银,重量是5两,有的在银锭表面的外边突出犹如花边,人们称其为茶花银,还有形状像槟榔槟榔银等等,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明清时的银锭,虽然在流通领域当中可以见到,但是使用的是比较少的,它主要是用于大宗的交易和向国家纳税,比如金花银,就是明朝用于缴纳粮税的银两,在明朝的正统元年,主要是江浙、湖广等地使用这种银锭向国家缴纳粮税。第二种用于纳税的银两是马草银,它就是把马草折成白银向国家上缴。除此以外还有地丁银、津贴银、捐输银、盐税银茶课银关税因等等,都是用于向国家缴纳各种税的银两,从这上面来看,当时国家的苛捐杂税是非常多的,人们的生活实在是不容易,并且在纳税时,还要把无匹你兑换成白银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