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五铢特征是什么 钱币的重量是多少
永安五铢也是年号钱,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铸。钱文直读,“安”字界边减笔,匠心独具。“永安五铢”对于北魏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它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据史书记载,“永安五铢”钱共有三种:
一种是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孝庄帝铸行的光背钱;第二种是永熙年间(公元532~534年)孝武帝铸行背“土”字钱;第三种是北魏分裂后由东魏孝敬帝于兴和三年(公元541年)所铸行的背四出文钱。这三种“永安五铢钱”中,以北魏孝武帝铸行的背土字钱最具特色。该钱背部穿孔上方铸有一个“土”字,“土”字与背穿孔相连,正好组成一个“吉”字,所以当时又称吉钱,人人佩戴,以为吉祥。
永安五铢钱大小轻重不一,一般直径为2.2厘米,重3克左右;轻小者直径1.8厘米,重约2克。此钱不光轻小滥铸多,而且严重贬值。由于北魏王朝纵容私铸,政府虽然绞尽脑汁来挽回局面,以绢匹低价出售,希望稳定币值,但是事与愿违,反而招致该钱更多的泛滥。其货币混乱状况一直延续到了北魏末。
永安五铢背土设计背景 背“土”特征有哪些
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铸。共有三种:一种是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孝庄帝铸行的光背钱;第二种是永熙年间(公元532~534年)孝武帝铸行背“土”字钱;第三种是北魏分裂后由东魏孝敬帝于兴和三年(公元541年)所铸行的背四出文钱。这三种“永安五铢钱”中,以北魏孝武帝铸行的背土字钱最具特色。该钱背部穿孔上方铸有一个“土”字,“土”字与背穿孔相连,正好组成一个“吉”字,所以当时又称吉钱,人人佩戴,以为吉祥。本人仅有一枚藏赏品,十分精美。
钱背铸“土”字,出自北魏孝文帝的一道诏书。诏书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诏书对拓跋氏的由来以及改拓跋姓为元姓,做了清楚的解说,也说明了北魏王朝对“土”是由衷崇拜的。在钱币上铸“土”字是孝武帝继承其先辈孝文帝的衣钵,表示“以土德王”的意思。北魏王朝私铸和民间盗铸严重,钱多大小不一,此钱严重贬值,“永安五铢”钱文直读,“永安”二字接廓,“永”字下笔、“安”字宝盖与穿廓合成一线。
初铸钱光背无文,一般直径为2.2厘米,重3克左右,制作工整。轻小者直径1.8厘米,重约2克,与“鸡眼”、剪边等劣小钱并行。北魏分东、西魏后,两魏亦均铸传世一种背有四出纹钱,系东魏孝静帝兴和三年(541年)所铸。其货币混乱状况一直延续到了北魏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