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一个很新鲜的词语,它不仅适用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在宗教艺术艺术收藏中,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话题。
在商界、娱乐圈、政坛等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人们对信仰的热切,宗教艺术的深入人心。而固体形态的宗教艺术,在收藏领域则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和吸引绽放着璀璨的光芒,2013年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最终以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单体佛像造像成交纪录,去年刘益谦也花上亿元买唐卡,这些的天价效应吸引了更多人的视线,也让有关宗教的艺术品给成为了国内的艺术品收藏家追捧的对象。
购买宗教艺术品的藏友来自社会各大领域,形形色色,但是他们购买的目的,一部分仅仅是纯粹投资角度进行收藏,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宗教信仰的亲近感,也有财力的买家只为放在家里供奉,修心的同时也不乏装饰家宅的美观。宗教组织、宗教性文教机构成为新的收藏主力,最成熟的国家要数日本,因为日本的宗教组织长期独立发展而且信众众多,都有很强的财力。中国的宗教扩展其实是很快,加上后期释放出来的能量非常可观。
宗教艺术的门类种类很多。古代的艺术品中有西晋时期的谷仓、罐和碗钵等器物上出现了佛造像的装饰画,到了唐宋以后,相关的木器玉雕、石刻铜器、字画古籍纷纷涌现,低端的有各地文玩市场出现的各种泥塑、木雕,琳琅满目,一时间宗教气息浓厚。
#p#副标题#e#
真正成熟且具有收藏价值的要数各种明清的铜佛、金佛、唐卡等,不过明清中原的造像在“大跃进”时候烧掉了一大堆,文革“破四旧”被大肆糟蹋,数量已经大大减半,如今市面上出售的很多是西藏、尼泊尔的佛教造像,不过这样更彰显出明清宗教艺术品的不凡价格。
佛教艺术可谓长期不受待见,一直到2000年以后,才逐渐成为一项受关注的收藏。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也开始到香港和中国买佛教艺术品,之后就是港台新加坡藏家接踵而入,2000年以后中国收藏家、行家才开始收藏佛像,力度逐渐变大。到2007年主流的几家拍卖公司都开始上拍佛像类拍品,成为比较固定的专场了。
如今宗教艺术品如佛像大受追捧,造假也因此就多了,有的直接以真品为母本,翻模制作仿品做旧,一些把残次品重新拼凑、添款充当大货,都屡见不鲜。藏家买下假货有点亏,不过对信佛的那些人来说,真真假假的“像”都是幻相,太纠结,也就落下风了,姑且就当是花钱买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