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造黄花岗银币是福建省铸钱局于中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二十年(公元1931年)和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为纪念广州黄花岗起义及阵亡将士,而铸造的纪念银币。
黄花岗起义,是指1911年4月27日(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在广州发动的一次起义。由于在起义中牺牲的**党人七十二烈士,后葬于广州市东北郊的黄花岗(原名红花岗),人们便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起义的大体过程是:1910年秋,孙中山与同盟会的许多重要骨干于庇能(今槟榔屿)集会,决定适当时候在广州发动新的起义。到会**党人总结了过去起义的经验教训,确定以同盟会员为骨干(先锋),广泛发动新军、防管、**、会党和民军参加起义,并在夺取省城后,把**火焰燃向长江流域和全国。会后,孙中山到各地募款。黄兴、赵声负责筹划起义,并主持了总机关“统筹部”。接着,大批**党人集中于香港。在广州城内,分别建立了约四十个据点。由于情势的变化,起义的日期一再变动。当黄兴最终决定4月27日起义时,由于准备不足,不得不把原计划的十路并举改为四路突击。可是,在起义当日,实际上只有黄兴率领的一支队伍直扑两广总督衙门,并分兵攻打督练公所等处,孤军转战,最后终于失败。在激战中,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等约百余人死难。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又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因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故史称这些烈士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的前奏。黄花岗纪念银币就是为纪念这次起义和牺牲的七十二烈士,而专门铸造的。
福建省铸钱局铸造的黄花岗纪念银币,分别在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和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各铸造了两个不同版别:一个版别的面值为“20”分;另一个版别的面值为“10”分。面值“20”分和“10”分的银币,除直径大、小有区别外,正面的图案、文字,其铸造之年和面值也有区别,而背面黄花岗烈士陵园的图案则相同。在这些面值的不同版别中,“10”分面值的比“20”分面值的数量少,价值高,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版的又比其它年份的高。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