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迪化银元局,但是你们知道地方省造银元中到底含有多少“银”?从中国银元诞生以来,官方的银元含银量几经变迁,大体的变化过程是,主币从90%含银逐渐降低到89%含银,辅币拿五角来说,从86%到84%,再到80%,最后到70%的过程,含银量下降是主要变迁方向。
在迪化的银元中,我们说过最多的就是迪化一两了,无论是迪化六年还是七年都很少有全边齿,一般都是部分齿边弱打。由于制币所用的老式冲压机吨位小,压力不足,技术工艺落后,所制银币图文浅平,局部不甚清晰,经常有边齿残缺不全,漏打等粗陋之处。民国七年又勉强制造半年即告停铸,迪化银币铸造工艺粗糙,流通行用频繁,导致磨损严重,通常所见品相都很垃圾,所以我们对迪化银币的品相要求一般都会适当降低。迪化银元总共只铸造两年,铸造量甚是稀少,是值得长期收藏的好品种之一。
迪化壹两银币,民国六年(1917年)及民国七年(1918年),迪化局相继用维汉两种文字铸“壹两”银币。钱币正面珠圈内为汉文“壹两”二字,圈内左右维文,上方为汉文“迪化银圆局造”,下方为汉文“中华民国六年”或“七年”;背面珠圈内为维吾尔文“一两,乌鲁木齐”,圈外为双麦穗图案。民国六年与民国七年的麦穗图案不同。
知道195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在新疆省内发行带维吾尔文的人民币,同时规定收回银元票,并将银元、天罡银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收兑,禁止在市面流通。最终实现了新疆的货币与全国币制的统一,从而稳定了新疆的金融货币市场,为新疆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货币环境。一百多年过去了,在琳琅满目、品类繁多的中国近代银币中,新疆银币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纷繁庞杂的版式、特点,为中国的货币文化增添了光彩,同时也颇受泉界藏家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