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大团结,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陆续发行,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历时38年2月10天。第三套人民币最大面值是10元,正面为“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象征人民参政议政;背面图案为天安门城楼,主色黑色,俗称“大团结”。中国人民银行于1966年1月10日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即1965年版10元券。该票券后期发行的一小部分因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给人民币的防伪工作造成被动,也给基层银行带来不少麻烦。
第三套人民币大团结的图案是在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发行3年多之后才最终定稿,原因一是由于国家领导人对10元人民币的重视;原因二是1962年至1965年这段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各方面还没达到最完善的修复。第三套10元人民币图案的最终落实,代表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象征了各族、各阶层人民大团结的美好开端。通过“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的正面图昭示着我们中国各族、各阶层人民做到了人民参政议政,实现了基本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蕴含了我国人民的团结向上。背面的“红色牡丹和彩带衬托天安门”用牡丹和彩带展示祖国的缤纷多彩和欣欣向荣,“衬托天安门”预示着祖国在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下正在而且会继续走向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道。
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大团结以及共同奋进,第三套人民币大团结不仅是当时社会发展的象征,同时意味着我们对国家繁荣富强、社会稳定、民族阶层的和谐共进的期待。第三套人民币大团结也是一个对世界的宣示,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富强信息将会透过我们的国币带给各国人民。第三套人民币十元券,采用双面凹印的印刷工艺,正面为“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的图景,地纹中间位橘红色,两旁为粉紫色,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下方有十元汉语拼音字母,左上端有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右上端有‘拾圆’字样,左方中间有天安门图案水纹印;背面图景为天安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下方有十元的汉语拼音字母。
十元大团结纸币发行于1965年,它是第三套人民币中典型代表的品种之一,其存世量大,属于常见的收藏品种。十元大团结纸币正面为全国各族人民和工人农民阶级团聚在一起的图案,主色为藏蓝色,背面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图案,并且有国徽,藏族,维族,壮族,蒙古族,汉族的文字,主色为红枣色与藏蓝色。这款人民币的暗记为背面天安门右侧华灯柱子右有“工”,华灯右上有“Z”,天安门左端边缘处有“人”。
第三套人民币中的1965年10元大团结纸币在钱币收藏领域分为早期的“三冠字七号码纸币”和后期的“二冠字八号码纸币”两种。十元辨别特征:背面有“工、人”二字暗记,分别藏于天安门右侧华灯柱子之右和天安门左端边缘处,天安门右侧华灯柱子右上还有“Z”字母暗记。这张10元钱的主图图案是一群人从人民代表大会堂走出来,这些都是全国不同民族的人民代表,真切的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全国人们万众一心的精神。
辨别1965年10元大团结纸币方法:1、眼看:用眼睛仔细地观察票面外观颜色、固定人像水印、安全线、胶印缩微文字、红色和蓝色纤维、隐形面额数字、光变油墨面额数字、阴阳互补对印图案、横竖双号码等。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协调,图案、人像层次丰富,富有立体感,人物形象表情传神,色调柔和亮丽;票面中的水印立体感强,层次分明,灰度清晰;安全线牢固地与纸张粘合在一起,并有特殊的防伪标记;阴阳互补对印图案完整、准确;各种线条粗细均匀,直线、斜线、波纹线明晰、光洁。2、手摸:依靠手指触摸钞票的感觉来分辨人民币的真伪。人民币是采用特种原料,由专用抄造设备抄制的印钞专用纸张印制,其手感光滑、厚薄均匀,坚挺有韧性,且票面上的行名、盲文、国徽和主景图案一般采用凹版印刷工艺,用手轻轻触摸,有凹凸感,手感与摸普通纸感觉不一样。3、耳听:通过抖动使钞票发出声响,根据声音来判别人民币真伪。人民币是用专用特制纸张印制而成的,具有挺括、耐折、不易撕裂等特点,手持钞票用力抖动、手指轻弹或两手一张一弛轻轻对称拉动钞票,均能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4、检测:检测就是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和专用仪器进行钞票真伪识别的方法。如借助放大镜来观察票面线条的清晰度,胶、凹印缩微文字等;用紫外灯光照射钞票,观察有色和无色荧光油墨印刷图案,纸张中不规则分布的黄、蓝两色荧光纤维;用磁性检测仪检测黑色横号码的磁性。